2011.4.14——济群法师《普贤行愿品》观修之...
luyued 发布于 2011-05-26 19:06 浏览 N 次2011.4.14――济群法师《普贤行愿品》观修之忏悔业障
学佛日记2011-04-14 22:54:33阅读1评论0 字号:大中小 订阅 第四大愿:忏悔业障 “复次善男子,言忏除业障者,菩萨自念,我于过去无始劫中,由贪瞋痴,发身口意,作诸恶业,无量无边。若此恶业有体相者,尽虚空界不能容受。我今悉以清净三业,遍于法界极微尘刹,一切诸佛菩萨众前,诚心忏悔,后不复造,恒住净戒一切功德。如是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忏乃尽。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,我此忏悔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。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”
修行过程中,不仅要积累资粮,更应忏悔业障。无始以来,正是业力推动并左右有情生命的延续,这也是佛教和其他宗教的重要区别。其他宗教认为世间一切皆由神造,而佛教不承认世上有造物主,并指出命运正是由自己造作的业力决定。
业是由行为构成,包括身业、语业和意业。所以说,身体、语言、思想是业力产生的三大渠道。其中,最难把握的是思想行为,即每日的起心动念。现代人妄想特别多,因为世界太复杂、生活太丰富了,故整日思绪纷飞,不绝如屡。我们往往以为,妄想过去就不留痕迹了,所以很少有意识地在这方面约束自己。事实上,每个心念都会在识田留下影像,并形成正面或负面的的心行力量。当善的心所活动时,我们自己也觉得开心自在。真诚关爱他人,能令我们的内心柔和谦恭;慷慨救济贫困,能令我们的心胸慈悲宽广。反之,当不善的心所产生作用时,则被嗔恨和痛苦折磨,不仅伤害他人,更会伤害自己。
在无尽的生死长河中,我们曾经想过、做过很多。这些生命延续中积累的经验,将在识田中形成不同业力,包括善、恶、无记三种。这些业力就像编写的各种程序,在未来生命中继续活动并运作,给生命带来不同结果。其中,善业代表正面力量,有利生命的和谐发展;恶业则代表负面的力量,阻碍生命的健康发展。凡是我们造作的业力,必定会感得苦乐果报,又名“业决定之理”。也就是说,一切快乐都是善业招感,所有痛苦则是恶业决定。即使是点滴的苦乐果报,亦是往昔善恶业力决定,无一例外。故学佛须深信业果真实不虚,惟有这样,才能策励我们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。外在的事业很快会成为过去,但在内心产生的影像却有着长久作用。业是决定的,不作不得,作已不失,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通过真诚忏悔来弥补。
事实上,每个众生都具备和佛菩萨一样清净无染的心,但因无明烦恼所覆,使内心变得污浊不堪。所以,佛陀在很多经典中为我们阐述了忏悔法门,以此清除业障并净化人格,使重业转轻、轻业消除。同时,忏悔也是克服并战胜凡夫心的重要手段,所谓“忏悔则清净,忏悔则安乐”。在修学过程中,任何法门的修行都必须以忏悔为前行。汉传佛教中,天台宗祖师便曾制订了许多忏法,以此扫除修法道路上的障碍。而藏传佛教的前行中,大礼拜及诵百字明咒都属于忏悔的内容。如果不具备这些前提,修行路上往往违缘众多、障碍重重。
关于忏悔之道,《菩提道次第论》将之归纳为四种:
一是依止力,我们皈依之后,通过念佛、拜佛、忆念三宝功德等方式不断祈求三宝加持。同时,发起殊胜的菩提心,一旦发起这种心灵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,罪业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二是能破力,以追悔来摧毁罪业。造业之后,若以至诚恳切之心忏悔,后不复造,就能使重业转轻,轻业消除。就如我们和某人结怨之后,真诚地向对方表示歉意,便能及时化解双方矛盾。
三是对治现行力,以念佛、诵经、持咒等力量与之对抗,如读诵大乘经典或持大悲咒、百字明咒、八十八大忏悔文等。其中,观一切性空对治效果最佳,当然难度也是最大的。
四是遮止力,业有增长广大的能力,就象播下的树种会长成参天大树。同样,我们所造恶业虽小,却能继续增长。尤其是造作之后不断重复这一行为,其力量将迅速强大。遮止力,便是停止造作,不再对这一业行创造成长的因缘。
那么,《行愿品》又是以什么方式忏悔的呢?
“复次善男子,言忏除业障者,菩萨自念,我于过去无始劫中,由贪瞋痴,发身口意,作诸恶业,无量无边。”此处所言之菩萨,不仅指普贤菩萨,也包括每个学习《行愿品》、发起菩提心的佛弟子。生命并非始于今生,而是有着无穷的过去。故应省察自往昔以来,因受贪嗔痴烦恼影响,身口意三业造作了无量恶业。烦恼就像电脑病毒一样,一旦运行起来,会影响乃至破坏整个系统的运转。更可怕的是,烦恼还能不断复制并全面感染其它文件。同样,贪嗔痴三毒也不仅限于自身的单独活动,还具有自动复制的能力,干扰其它心理活动。当我们被负面情绪主宰时,所有想法和行为都会涂抹上这一色彩。如对某种境界或对象生起强烈的贪心时,这种心念会在行住坐卧间时时现起,徘徊不去。
贪嗔痴为生命中三种主要毒素,其根本又在于痴,即无明,也就是对生命真相缺乏认识和智慧观照。若能照了一切事物皆由因缘和合、虚幻不实,尽管念头来来去去,却能始终保持内心警觉,历历分明而不被其所转。问题在于,我们总是将这些念头执以为“我”,不自觉地被其主宰并染污。即使想安静一下时,念头还是无法控制。无明,还使我们产生很多错误的人生观念,如以事业成败衡量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。其实,做事只是缘起的过程,但被赋予自我的感觉后,却带来诸多执著和烦恼。贪嗔痴的力量,还使世界充满种种恶业。因为贪,会导致谋财害命(杀)、偷盗抢劫(盗)、好色邪淫(淫)、诈骗钱财(妄)等行为。同样,嗔和痴也会引发杀、盗、淫、妄。由此可见,一切犯罪行为皆源于贪嗔痴。要杜绝社会犯罪现象,必须从改善人心下手,否则只是治标而不治本。
“若此恶业有体相者,尽虚空界不能容受。”恶业,即不善业,包括身三、口四、意三的十种。其中,身体行为有杀、盗、淫三种,语言行为有两舌(挑拨离间)、恶口(以粗恶语伤害他人)、绮语(诲淫诲盗、爱恨情仇)、妄语(假话)四种,思想行为是贪婪、嗔恨、邪见三种。反之,则是十种善行,即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,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妄语、不贪、不嗔、不邪见。无始以来,由于贪嗔痴三不善根,使我们造下无边恶业。如果这些恶业有形有相的话,那么虚空都无法容纳。正如《地藏经》所云:“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,无非是业。”或许有人会说,我们并没有时时在造作杀盗淫妄之事。但我们要看到,即使我们没有造作行为上的杀盗淫妄时,起心动念仍被贪嗔痴所染污。哪怕是做件好事,也往往不是纯正的善行。那么,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些罪业呢?
“我今悉以清净三业,遍于法界极微尘刹,一切诸佛菩萨众前,诚心忏悔,后不复造,恒住净戒一切功德。” 首先,要观想宇宙间有微尘刹土那么多的佛菩萨,而我们是向尽虚空、遍法界的佛菩萨忏悔。在观想过程中,以虔诚、清净的身口意三业,将自己融入佛菩萨的功德中,正是消除罪业的最佳方法。若我们心中充满佛菩萨的功德,不随贪嗔痴所转,三业即可保持清净,人格也将随之净化。所以,清净三业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忏悔。更重要的,还须发誓将来不再造作罪业。否则的话,这种忏悔必定不是发自内心的,也就缺乏相应的力量。
虽然我们在无量劫中造作了诸多罪业,但不要使其成为心灵负担,更不要被它们压垮。佛陀要我们认识到自身的罪业,并非让我们沉溺其中自哀自怨,而是让我们警惕种种不良习惯气的诱导,并指引我们以积极、正确的态度去对待。事实上,罪业并无固定不变的实质。它也是因缘所生,是无自性的,故能通过相应的手段对治。业力由心而生,同样可以用心忏悔,所谓“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亡,心亡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”。通过真诚、猛利的忏悔,或体认罪业的本质,便可从根本上清除它。
“如是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忏乃尽。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,我此忏悔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。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。”忏悔,绝非一次、两次即可万事大吉。许多人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,犯错之后虽然也知懊悔,也想痛改前非,但不久又会明知故犯。因为众生的烦恼习气根深蒂固,所以,忏悔也必须长期、持久地进行,尽未来际永不间断,才能形成稳定的心行力量,从而与无始以来形成的习气抗衡。
当我们的心转化为清净心、慈悲心和智慧心时,当下就能和佛菩萨相应。到那时,烦恼就再也奈何不了我们了。
- 06-04· 成都新娘跟妆 早妆 承接团
- 06-04· 中国压铸市场综述
- 06-04· 2011-03-09
- 06-04· 冠亚大洋的雅美迪施美容
- 06-04· 深圳市冠亚电子科技有限
- 06-04· 中国围棋天元战历届冠亚
- 06-04·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
- 06-04· 三亚婚纱摄影之微笑天使
- 06-02· 一米阳光 未完 主珉范
- 06-02· 五月仰望阳光。
- 05-31· “万胜”创工业旅游新模
- 05-31· 万胜压缩机各种型号参数
- 05-31· 蔬菜流通成本调查:种菜运
- 05-31· 少精怎么治疗最好|万胜
- 05-31· 浅析广西大新县歌圩旅游
- 05-31· 声讨大新超市
- 05-31· 【转载】:著名军旅作家周
- 05-31· 周大新:诗意温情守望乡土
- 05-31· 病不在你身上——怀念大
- 05-31· 2010-2015年中国化妆品塑料